您现在的位置: 溪黄草 > 溪黄草化学成分 > 正文 > 正文

又一喜讯光明日报整版报道利川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4 16:48:01

9月6日,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在其09版光明文化周末上整版图文并茂报道了利川脱贫攻坚的故事。这是光明日报今年策划的大型系列报道“伟大壮举·扶贫印记”篇章之一。

该报道由《龙船调唱出土苗儿女新生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脱贫之路》和《“尖刀班”让村里种上“摇钱树”》两篇新闻构成,由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亲自率队耗时6天深入利川采写而成。

扫   “龙船调的家,就在柏杨坝;绿水绕青山,入眼都是画……”歌声从山谷传来,唱响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杨坝镇易地搬迁的永兴社区扶贫街。身着土家族民族文化服饰的农民艺术团,载歌载舞地展示着当下利川人的新生活。

  民歌《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地。27.4%的贫困发生率是湖北全省平均数的近两倍,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这些都是曾经摆在利川人面前的历史性难题,但当下这首悠扬的歌曲,却让我们不得不驻足。如果不是记者身在其中,眼前看到的、听到的、感受体验到的,真不敢相信这些年在利川发生了什么。

  扶贫街的住户由44个村的个易地搬迁户组成。贫困户庄永凤清楚地记得,三年前的农历腊月二十八,一家人来到这里“拎包入住”。吃住在楼上,一楼做门面出售本地特产柏杨豆干,屋后就是自家小作坊。现在,扶贫街早已成为“网红街”,在网上带货生意特别好。

  “两个月来,进账万把块。”聊起生意经,庄永凤情不自禁。打起太极拳、跳起广场舞等活动,是生活在这条街上的居民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同为贫困户的陈美耀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当起了“山间货郎”,送货上门。从扁担箩筐到小三轮,再到小货车,真是“鸟枪换炮”。碰到生意好时,一天能有上千元的买卖。

  到过利川的人,肯定喝过利川茶。利川人敬茶、爱茶,其中的胡家茶园,八代种茶做茶,制作工艺考究。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利川确立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扶贫路径,建成茶叶、烟叶等特色产业面积.3万亩,覆盖率达到%。

  在毛坝镇,依托生态优势,十二任书记坚持传承种茶32年。飞强茶叶公司凝练出精品高山“利川红”,成为中印首脑东湖茶叙国事活动用茶之一。忠路镇打造全域高山有机茶叶基地,嘉润茶业公司十余年坚守,专注从绿色有机到高山生态链的农业循环经济,致力于申请国际有机农业领域里的高标准体系德米特认证。现在,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已成为检验利川茶产业的几项硬指标。

  穷乡僻壤,变成避暑胜地。曾经的“穷旮旯”苏马荡,山高坡陡,如今却依托自然生态禀赋,转变思路面向全国游客出售“清凉”。基础设施改善,民宿旅游勃兴,每年约有20多万人来此避暑、旅游、休闲。苏马荡家家有门面,户户有小车,截至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户均存款达到80多万元,苏马荡也被誉为“中国最美小地方”。

  扶贫扶智,人才为要。利川整合驻村工作队干部、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组建“尖刀班”。利川市余名干部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选派中青年优秀干部“墩苗”在基层,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脱贫一线,他们成为扶贫的中坚力量。

  95万土苗儿女,在利川市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向贫困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攻坚”。年至年,利川市21.9万贫困人口脱贫,并入围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

《“尖刀班”让村里种上“摇钱树”》

利川南坪乡稻鱼共生田园综合体。任茂盛摄

土家族的柏杨豆干。廖显蓉摄

黄连花茶厂收购加工黄连花。陈小林摄

利川市谋道镇星光村四通八达的环型交通网。陈小林摄

  “施肥不能靠近花椒树根,至少保持10公分距离,不然容易烧苗……”近日,利川市南坪乡长乐村由三级干部组成的“尖刀班”班长黄贵全,到贫困户王青成家现场指导花椒种植时,一再叮嘱。

  让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稳定的增收项目,是驻村“尖刀班”的目标和心愿。但要找到适合本地种植、群众认可的产业,却绝非易事。“每次都说得好听,最后却是颗粒无收,且不论工时费,肥料钱都白花了。这次说什么也不搞了……”村组会上谈规划,村民一席话道出了庄稼汉这些年的怨气。

  村组会不欢而散,给“尖刀班”迎面“一瓢冷水”。但是,大家并没有气馁。“村民被产业搞怕了,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他们重拾信心。”黄贵全下定决心。

  “尖刀班”先后多次组织村民到全国各地考察山桐子、金钱柳、花椒等种植产业。最终,凭借香味浓、抗寒强、长势快、市场行情稳定、适合本地种植等优点,“尖刀班”决定带领村民发展花椒产业。

  此后,每逢遇到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支部会、小组会等大小会议,“尖刀班”必讲产业发展,介绍市场前景,逐步解开村民心结。“尖刀班”不仅引入利川市郁江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而且还签订保底回收合同,驻村单位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与合作社共同出资提供花椒树苗、肥料,村民只管出地出劳力,不用出一分钱就有了产业。

  年3月初,贫困户王青成率先响应号召,拿出最好的四亩地种上花椒。两年后,又增种了两亩。现在,六亩花椒长势喜人,今年大多已经开始挂果,明年就可进入丰产期,预计能增加近三万元收入,花椒成为致富的“摇钱树”。

  三年来,长乐村花椒种植面积达到0亩,覆盖户贫困户。与此同时,生态果园带动25户贫困户,民宿、金银花等正在形成丰收产业。在“尖刀班”的带动下,每户有一个稳定的增收项目正在变成现实。长乐村村民纷纷伸出大拇指夸:“尖刀班”干部好样的!

来源:指间利川

点击下面文字,开始学习1-6年级语文教学精讲1-6年级数学教学精讲1-6年级英语教学精讲7-9年级语文教学精讲7-9年级数学教学精讲7-9年级英语教学精讲

提供中小学各科线上教学与辅导,提供1-9年级的教材、教案、课件、习题、试卷下载,进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huangcaoa.com/hxcf/1429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溪黄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