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溪黄草 > 溪黄草功能主治 > 正文 > 正文

端午节的由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2 16:21:38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依照十二地支的月历次序,属午,又称午月。端午,指五月的首个第五天,即农历五月初五。

古人对天地的观察细致入微。端午节的“午”,在一天中对应11时至13时之间,是最热的时段,在一年中对应农历五月,是最热的季节。农历五月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端午节正是处于这两个节气之间。夏至,不是夏天到来,而是夏之极至,“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礼记·月令》),这一天,白天时间最长,是“阳极”。中国哲学讲究辩证法,“阳极”之中藏着“阴变”。这一天,阴气由地心开始上行,称“一阴”,“夏至一阴生,阴动而阳复于静也”(《周易正义》)。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对农历五月的概括为“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荠、麦、亭历枯”。“夏至一阴生”,荠菜、麦子、葶苈子等植物在五月枯黄。

进入农历五月,长江流域是梅雨季,雨多、溽热、潮湿,易产生霉变。在黄河流域,害虫现身,北方最怕干旱,旱则百虫生。从汉代开始,端午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相关传统。

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地区,于五月初五这天,一大早东方发白,家家户户的人群上山采集菖蒲、艾叶、夏枯草、金银花、土黄连、香菇、柴胡、贯中等,备作夏季饮料。并将艾叶、菖蒲挂房门口,以防病疫。早餐食煮鸡蛋、大蒜、粽子(配调蜂蜜食用),喝醪糟、饮雄黄酒(白酒中放少许雄黄);中午备酒、食肉、炒菜、举行节日宴;晚上用艾叶、菖蒲、蒜皮、花椒、千里光等,熬成药水,为孩子洗澡,藉以消毒防病。并将雄黄酒点小孩“七窍”,以防虫疫。是日姑娘、媳妇、儿童、小伙衣着整齐,胸前戴五色香包(内装中草药),出外走亲,互为媲美。陕南西乡人民喜欢在这天,插蒲草、挂艾蒿,以蒲为剑,以艾为虎,驱除五毒。有一种特殊习俗,名为“抢香袋”,姑娘用五色丝线做成各种形态的香囊,佩戴胸前,小伙子趁其不备,抢上就走,姑娘面泛红云而不怒。相反,无人抢者,却感到没趣,快快不快。陕西南郑县还有未婚女婿给丈人送节礼(粽子、油糕、绿豆糕等),女家给女婿打发雨伞或鞋袜等物的风俗。

3

4

5

6

7

8

9

宝鸡地区的太白、千阳一带,用五色花线拧成绳,绑缠在妇女、儿童的手腕、脚腕及脖项上,以祛五毒。给婴儿戴上祛五毒的裹肚,并用五毒药水洗眼、洗疮,还遍采百草煎汤喝,据说端午的百草能治百病。

陕北延安一带的人民,在端午节这天用灌木“灰荠”叶子等将白线染成五颜六色的彩线,搓合成绳绑在儿童的无名指上,待逢第一次雷雨后抛掉,据说这样蛇虫不近身。陕南汉阴县一带的人民,把端阳节看成是一个“驱毒避邪”的节日。清晨步行郊外,故意在草地上让脚沾上露水,或用毛巾蘸上露水擦脸洗手,以治疮疗疾,名曰“打露水”。给儿童手腕上系五色线,以避邪祛疾,称为“长命线”。商洛地区人民除吃粽子、饮雄黄酒外,还有给小孩鼻孔抹雄黄酒、戴五色花绳、外婆给外孙送“马兜”等风俗。

免责声明: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huangcaoa.com/gnzz/1426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溪黄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