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溪黄草 > 溪黄草功能主治 > 正文 > 正文

凝心聚力看石柱丨中益乡奔跑下一条路的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4 16:48:05

年,渐行渐远。

一周之后,年的钟声就会敲响。

石柱中益乡建峰村塔寺坪公路两旁,薄雪覆盖了低矮的黄连叶片,肥沃松软的腐殖质下,虫害早已冻死,根茎正在静悄悄的饱汲营养。

几天前,建峰村的村民马培贵坐在家门口,以60多元一斤的价格卖完了今年的黄连,心里乐开花。如果不是塔寺坪公路,他家的黄连不会这么快卖完。

要想富,先修路。对此,马培贵感受非常深。

塔寺坪公路是一条新路,一个月前硬化才完工,也是中益乡最后一条硬化的村级公路,标志着中益乡的村级公路实现%通畅。

这条路一头通往中益乡场镇和中国最大的黄连交易市场,一头连着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和零星散落的山居民房,村民马培贵的家就安在山上。

塔寺坪公路正式完工那天,颠簸了大半辈子的马培贵骑着新摩托,在路上来回溜了好几圈:“脱贫过后的路子越走越坦荡咯!”田野中,立着大大的标语牌——“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来不愁穿。”

公路畅通让马培贵种植黄连的信心更足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张质摄

“救救孩子!”扯开一条荆棘路

这条路曾经把马培贵一家拦在深山。

“基本上没什么路,脚都找不到地方下(踩)。”虽然离主公路只有两公里,走一趟却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年轻时的马培贵在土里刨食,一年到头,也很少下山。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马培贵种红苕、苞谷,也种几分地的黄连。冬天要把黄连背到镇上卖,

一家人的希望都落在马培贵的肩挑背扛上。

那是年前的冬天,收黄连的季节。马培贵永远忘不了,13岁的儿子马世军背着小背篓,上山去装最后半篓黄连,却一直没见回家。

他惴惴不安爬回山上,眼前,娃娃已经从滚落到土窝里,肚子被砺石划拉开一条大口子,血浸了一地。

马培贵大脑一片空白,他踉跄抱起孩子,拼命往山下跑。“跑快点!赶紧跑!”一路都是刺藤乱枝,夫妻俩边哭边砍,踩开一条小路,已经记不医院。

“医生当时说,你这娃再晚半个小时来,就没了……”回想后怕,老两口又抹了几把眼泪。几经救治,一家人欠下了3万元医疗费。这个曾经自给自足的山里人家,从此戴上了穷困的帽子。

马培贵准备腊肉迎新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张质摄

咬牙脱贫扣出三尺泥巴路

马培贵一辈子没学过什么技术,只会种地。黄连能卖钱,是脱贫的唯一门道,但是路不通,物资进不来,产品出不去。

“不开路,就活不下去了!”望着门前这条小路,马培贵想买辆摩托车:一来,卖黄连的时候,自己不求人,可以节省一个多小时路程;二来,种黄连的时候,驮生产物资,一包50斤,至少可以驮3包。

“大家都来出点力!通不了汽车,至少可以跑摩托;不会骑车的人,走也安全些……”在马培贵的动员下,周围的连农跟着咬了咬牙,一公里多的路,村里人连扣带挖磨了两年。年,终于打出一条三尺宽的泥巴路。

汽车仍进不来,但有人收购黄连,马培贵就骑着摩托,一包一包驮到公路边上。马培贵已经很满足,但他还想着,什么时候能扩大规模,在家门口卖黄连致富就好了!

种植黄连让马培贵一家增加了收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张质摄

致富得力家门口架起水泥路

建峰村平均海拔米左右,是中益乡高山三个村之一,黄连产业基础好,种植面积居全乡第一。

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有了党的好政策,马培贵一家慢慢改变了模样。

技术培训、产业补贴、小额贷款……马培贵前半辈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事儿都涌进了大山。

“怎么科学用腐殖质堆肥?”“老母虫(金龟子幼虫)啃食黄连根茎怎么办?”县里、市里的农业专家走进土里,手把手教马培贵。中益乡政府又把他请到黄水镇免费“上课”,学技术。

没多久,家门口的泥巴路变成了更宽阔的农村公路。“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来不愁穿。”“中益有精神,奋力奔跑。”田野中,醒目的标语牌激励着人心。

马培贵夫妻俩干劲更足,没日没夜地忙活,特别是到了黄连育苗的季节,索性在山上搭棚,四五天才回一次家。不仅还了债,还脱了贫!

年5月20日,马培贵又借钱了。不过,这次是他抢着办理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无息获批后,他信心满满将自己的黄连种植面积扩大了几倍。

大道上奔跑展望生态旅游路

“今年物流成本降低了,所以黄连的单价比去年高出好几块。”马培贵收了两万多元现金,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明年,他家种的黄连产量估计会增加一两百斤。

一条路的变迁,串起马培贵大半生的生活变迁……而事实上,它还有更深远的影响,是中益人努力奔跑和脱贫巨变的一个缩影。

“塔寺坪公路周边涉及农户40多户,其中贫困户12户。公路贯通之后,可以连接正在建设中的黄水镇沙子动车站。”中益乡党委副书记余海波介绍。

“建峰村本身离黄水就比较近,夏季平均气温20度左右,目前村庄正在调规,未来将大力发展乡村游和康养游。”余海波说,黄水避暑的高峰时期,一天游客接待量能达到二三十万,可以把部分游客引到建峰村来。

考虑于此,政府在通组公路标准上,将塔寺坪公路的主线加宽到5.5米。未来,游客从沙子动车站出站,只需半个小时车程就可以达到建峰村食宿。

“以后的路子宽哦!”马培贵大声笑到。今年,他58岁了,但是未来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来源:华龙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huangcaoa.com/gnzz/1430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溪黄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