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溪黄草 > 溪黄草用法用量 > 正文 > 正文

壹脾胃肝胆系疾病的诊治初探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1 18:02:11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20.html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庄昆海师兄

来给我们进行主题讲座——

脾胃肝胆系疾病的诊治初探

主讲人:庄昆海

时间:.9.4

18:30-19:15

脾胃系疾病的诊治

肝胆系疾病的诊治

重症肌无力的诊治

主讲人简介

脾胃系疾病的诊治

脾胃之生理病理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对于脾胃疾病的诊治,你首先要清楚脾胃的生理病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但并不是把这些功能摆在这里就行了,它们后面都会引申出很多对应的疾病,就拿我们后面要讲的重症肌无力来说,就是以“脾主肌肉”作为理论基础的。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脾和胃的习性是不一样的,那么相对的调理方法就不一样

比如当患者出现,呃逆嗳气呕吐的情况的时候,就可以从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入手。所以我们治疗疾病其实就是把患者的病理状态往生理状态方向调整。

●依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将脾胃系病证分为:胃痛、痞满、呕吐、噎膈、呃逆、腹痛、泄泻、痢疾、便秘;

--胃痛、腹痛: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一般是气机郁滞或者气滞血瘀,不荣则痛更多的则是一种脉络失养,要从虚的角度去治疗

--呕吐、呃逆:气机上逆;

气机上逆可以用一些重镇降逆的药物去处理

--痞满、便秘:气机郁滞;

气机郁滞,就要让气动起来,以去减缓痞满、便秘的表现

--泄泻、痢疾:运化功能;

运化的包括水湿、水液、水谷精微

--噎膈:痰气交阻

噎膈在古代是四大顽症之一

●治疗上强调胃以通降为用,脾以升为健

(一)心胃相关,安神和胃

1.现代医学认识

精神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胃肠系统发生相互影响。胃肠功能的异常可通过胃肠与神经系统的共有激素即脑肠肽与免疫系统而影响神经系统,进而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我们的胃肠除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另外胃肠本身还会有些神经丛,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

2.传统中医认识

“胃不和则卧不安”、“久虑伤脾”。

注意:调畅情志,可酌加夜交藤、浮小麦、合欢皮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之品。

(二)咽胃相关

一附院脾胃科许鑫梅教授提出,当遇到反流性咽喉炎可以用上利咽的药物,如木蝴蝶、牛蒡子、胖大海等

(三)验方

1.肠安方(劳绍贤教授经验)

防风12g,白术15g,陈皮10g,赤芍15g,木香10g(后下),姜黄15g,玄胡15g,台乌10g,救必应30g,甘草6g

痛泻药方加上理气活血药组成,适用于腹痛腹泻的患者

2.便秘验方

补-太子参,升-桔梗,降-北杏,导-枳实

便秘多是由于气虚气郁导致的,太子参可以补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利用桔梗宣发肺气,宣上焦以通下焦(提壶揭盖),北杏与桔梗一升一降,枳实是一个导滞的药物。这可以作为一个便秘的基础方。

如果是实证热证痞满燥实之类的可以用承气汤类的,但还是遵循中病即止的原则

前面讲了许多中医诊治脾胃系疾病的方法,而现在的中医也常常会运用现代的仪器检查来辅助诊断,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现代技术?

这些胃肠镜检查,还有CT(主要是针对扫描人体大脑的情况)、MR(磁共振检查)之类的,它们并不是只属于西医的装备,我们要把这些看做是现代的医学技术,它们同样可以为我们中医所用。古代没有这些先进的医学检查手段,所以难免也会有很多误诊、漏诊的情况,而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了,这些现代医学技术就可以帮我们大大降低误诊、漏诊的几率。

邓老提出的“五诊十纲”中的“五诊”,就是“望闻问切”四诊加上“查”,指的就是现代的技术,那么我们对一些恶性的疾病或者紧急的情况进行现代技术的检查,就可以及时排查一些危险情况,之后就可以运用中医的办法对患者进行一个调养。

如何运用现代技术?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图片可向左滑动

利用内窥镜及活组织检查等手段,把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微观认识与临床宏观表现结合起来,使辨病与辨证进一步深化。

●窦部粘膜苍白、幽门舒缩不良、胃体粘膜出血及溃疡可作为脾胃虚弱的指征;

●胃体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胃窦部粘膜皱裂粗乱及胆汁返流可作为肝胃不和的指征;

●胃窦分泌增多,皲裂细薄及存在溃疡可作为痰湿中阻的指征。

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溃疡:

●中医以辨证用药为主

●辨证基础上加对症制酸药,如瓦楞子、乌贼骨、浙贝、珍珠层粉等。

我们在辨证的基础上可以加一些对症的制酸药,比如说本身对胃蛋白酶或者胃酸有抑制作用的,比如瓦楞子、乌贼骨、浙贝、珍珠层粉之类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护胃粘膜的药物:白笈、黄芪等。

●祛腐生肌的药物:白芷、珍珠层粉等

●有热象,并HP(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病人:黄芩、黄连、蒲公英、柴胡、金银花等抗感染。

肝胆系疾病的诊治

肝胆之生理病理

●肝主疏泄,主藏血;

●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胆病证分为肝体和肝用两部分

体阴:肝主藏血,血属阴,在膈以下,属阴位

用阳:肝为刚脏,肝火上炎,肝风内动,亢进的病变,升发喜条达

●依据肝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将脾胃系病证分为:胁痛、黄疸、积聚、鼓胀;

胁痛、黄疸可以发展为积聚、鼓胀这样的疾病

→肝炎可以发展成肝硬化,伴随肝腹水、脾肿大。

(肝硬化是在肝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表现出来的,不同病因长期损害肝脏,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逐渐造成肝脏结构不可逆改变。肝腹水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一旦出现,表示肝硬化已经到时代长期了)

●治疗上分虚实,实证治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平肝熄风;虚证宜滋阴潜阳、养血柔肝、养血祛风

(例一)黄疸病

1、病因:与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及病后有关;

2、病机: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

3、病理因素:湿邪为主;

4、病理性质:阴阳之分;

5、病机演变:阳黄,急黄,阴黄。

湿邪是主因,阴阳要分清!

关幼波治疗黄疸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丹皮、泽兰、赤芍、丹参

●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茵陈、溪黄草、珍珠草、白背叶根、贯众、大青叶

●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法夏、杏仁、橘红等

时间久了之后,很多疾患容易生痰

(例二)慢性乙型肝炎

●病位——在肝,伤于脾肾,兼及心肺

●病邪特点——毒、湿,热、瘀

●治疗原则——解毒祛湿,健脾益肾

治则①乙肝-解毒祛湿

●白花蛇舌草、虎杖、土茯苓

●垂盆草、鸡骨草

●旱莲草、蚤休

●鱼腥草

●苦参

●穿心莲

●山豆根

治则②乙肝-健脾

理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代表药——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

健脾益气:增强机体吞噬细胞吞噬活性,提高T细胞免疫水平

治则③乙肝-补肾

●理论——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荣枯共存

●治则——助肾化气,调阴补阳

●机理研究——增强机体免疫反应;促进体内病毒清除

;扩张肝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

●桑寄生、何首乌、桑椹

——对HBsAg有较强抑制作用

(HBsAg,即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生地、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黄精

——作用于核酸cAMP改善免疫功能,增强单核细胞吞噬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肉桂、仙茅、菟丝子、锁阳

——促进抗体形成

邓老治疗慢性肝炎

●五脏相关理论,肝脾相关

●病机:脾虚为本

●治法:健脾益气为主,佐以疏肝,或祛湿,或祛痰,或养阴,或补肾

慢肝六味饮

●党参或太子参15-30g,茯苓15g,白术12-15g,甘草5g,川萆薢10g,黄皮树叶15-30g

●慢肝六味饮,取四君子汤补脾气、健运脾阳以“实脾”;用川萆薢入肝胃两经升清降浊,去除困郁脾土之湿浊;黄皮树叶以疏肝解毒,行气化浊。

重症肌无力的诊治

重症医院属于神经内科,但在我们中医是属于脾胃病科的

邓老治疗痿病经验

●治痿独取阳明

●五脏相关

●峻补中气,补中益气汤为主方;使用大剂量黄芪、五指毛桃

●减少激素用量及副作用

总原则

●推崇脾胃学说,重视调达气机升降

治疗还是从李东垣的脾胃学说,重视调达气机升降

●发扬五脏相关学说

重视五脏相关学说(邓老创立),心肝脾肺肾的生理病理都是相互联系,有许多疾病都是通过五脏相关学说去诊治。

●辨证且辨病,弘扬中西互参之道

在辨证的基础上也要辨病地用药,就是中西结合、中西互参

●用药求精专,强调知常方能达变

对某一个疾病的认识中,必须要知道它最基本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用药,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防患于未然,谨守治养结合之道

“上工治未病”,药食同源,注重治养结合,讲究一个治疗之道,就是一个自我调养,无论是膳食、运动还是穴位按摩、针刺艾灸,都能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前提:熟练掌握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

把教科书变薄,把要点提炼出来。另外,要重视经典,邓老也说: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乃中医生命线,仁心仁术乃中医之魂。

小建议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很多疾病的治疗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比如说一些慢性病,我们除了要帮患者解决当下不适的症状,也需要跟患者去交谈,成为他们的朋友。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中医与科研的思考

西医做了检查,脏器没有问题,但是功能出了问题,如何利用中医的方法去调养?

肿瘤放化疗的中医辅助治疗手段,那些阶段是可以干预的?

对于慢性病,中医可以如何防治?

提问环节

Q1

现代中医大多被要求接触科研,这种机制是否与传统中医的理念相悖?

庄昆海师兄:

医院的话,科研必不可少。研究某些药物治疗某些疾病背后的机制,其实这些也是跟我们中医中药相关的。如果大家真的有兴趣的话,里面还是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的,特别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比如说统计、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还有网络药理学等等。

大家不用排斥,可以尝试一些小的科研的项目,逐渐进入到这样的领域当中。传统印象中的中医就是几个指头和一个枕头就可以完成整个诊疗的过程。但在现代,想要别人接受就得有一些量化的东西出来,你说你这个好,那你得告诉我这个好在哪里,它为什么好,它藏在后面的一些科学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做科研就是要发现这样的问题,然后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中医科研思维。

Q2

如何学好中医?

庄昆海师兄:

学习成绩与中医学得好不好并不是完全的正相关。

学中医的话,首先要把学做人放在第一条,许多名老中医都是很谦逊的,所谓“德艺双馨”,也是把“德”放在前面。

第二的话,背诵很重要,比如说《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这些先背下来,或者古代名医的经方先记下来。以后再去临床中去实践它。所以学中医的话,记忆力要非常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多写多记录,最好多准备几个笔记本。

第三,多去读其他医家的一些医案,在读的过程中,会给你带来许多启发,然后试着对患者进行诊治,最后再返回到经典当中去寻求答案,你会有非常多的感悟的。

第四,在宿舍或者是同学有什么发烧头疼脑热,你也可以对他们进行诊治,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都是这样大家互相治来治去,看一下治疗的效果。

最后,中医包括的范畴非常多,不只有方和药,还包括针灸,按摩,穴位,贴敷,埋线,理疗等。大家除了内治法之外,外治法也要接触,不要认为我学中医学,那么其他东西我就不要了,不是这样子的。只要是属于中医的东西,我都要去学习,这样才能把整个理论系统都贯穿起来。这对你以后行医的过程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Q3

黄皮树叶容易买到吗?

庄昆海师兄:

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黄皮(产自广东),待到它的叶子晒干,煮药的时候放进去就可以了。

Q4

“心胃相关”,是根据内分泌、神经之类的理论来的吗?

庄昆海师兄:

对的。在门诊里面有一个现象,就是许多患者胃不舒服,很可能就会出现心烦失眠之类的症状,这就涉及到一个神经内分泌,这是一个新兴学科。胃肠道,除了受大脑的控制,胃肠道本身还有一套神经丛,所以胃肠道是有两套系统去支配的。胃肠道患者往往伴有心理的问题,经常抑郁焦虑或者神经兮兮的,其实就是神经内分泌的网络起到相互影响,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的状态。

所以我们科室里有些老师,基本患者来了之后,说话很着急或者问了很多问题的话,一般会认为这个病人有些紧张焦虑的状态,所以有些老师就会对这些患者开一些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的药物。当然,这也可以从中医的理论上去解释,将这个理解成肝胃相关,因为肝气郁滞本身也可以导致这些问题。

好啦,以上就是我们本次讲座的全部内容

相信你一定是收获满满吧

还记得师兄的话吗?

好的经验要多背多记多写喔

快快拿起你的笔记本

行动起来吧~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huangcaoa.com/yfyl/11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溪黄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