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溪黄草 > 溪黄草用法用量 > 正文 > 正文

药师说药剧说中药六黄连之苦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6/20 13:36:56

剧情简介:白景琦以京城百草厅白家老号少东家的身份,跟着店里的涂二爷和许先生去安国承办自家药铺所用药材,三人走到卖黄连的药摊前,涂二爷拿着摊上的黄连问少东家:“少东家,您看看怎么样?”少东家由于缺少经验,答不出来,这时许先生为少东家解围,说道:“这是上好的川东黄连,您看多肥呀,全都抱着,这种黄是纯姜黄,没加过色,是真正的鸡爪连。”

相对于其他中药来说,大家对黄连相对比较熟悉

黄连: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痈肿疔疮等证;外用治疗湿疹、口疮、中耳炎等亦有较好的疗效,对其最深的印象来源于一句歇后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说明黄连之苦,真的是让人“苦不堪言”。那么今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黄连的品种、苦味来源、黄连的鉴定以及黄连的炮制品。

1、黄连的品种及产地

黄连又名王连、支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中药。黄连因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味连(俗称鸡爪连)、雅连、云连、短萼黄连、五裂黄连等多个品种,原为野生,现多有栽培。世界范围内黄连的产出主要来自中国,而中国黄连的产地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其中,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和陕西南部一片有较大量栽培,其中以四川石柱、湖北利川最为有名,素有"黄连之乡"之称。这些产地又以重庆石柱产量居全国之首,也是全国最大的黄连集散地。年我国黄连种植面积约为21万亩,年约为27万亩。黄连主要用于供给中药材的内需,其主要有味连、雅连、云连三个品种大类,分别分布在四川重庆一带、峨眉山洪雅一带和云南一带,市场上的黄连以味连为主,即剧中所提到的“鸡爪连”,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2、黄连的主要成分

黄连传统的入药部位为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药材中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为5-8%,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及木兰花碱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须根含小檗碱可达5%;黄连叶含小檗碱1.4%-2.9%。

我们可以在家做一个小实验,将从药店购买的黄连,切成小片,放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从黄连的断面里渗出一些黄色物质。不久,整杯清水就会变成淡黄色。这种黄色的物质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小檗碱。小檗碱是黄连特殊苦味的来源,也是黄连药效的物质基础,这正应了老祖宗的那句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

至于说黄连素到底苦到什么程度呢?有人做过实验,用1份黄莲素加上25万份的水,这样混合出来水溶液仍然具有苦味,可见黄连真的是十分苦口。

小檗碱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和弗氏、志贺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并有增强白血球吞噬作用,对结核杆菌、鼠疫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也有抑制效用。小檗碱在动物身上有抗箭毒作用,并具有末梢性的降压及解热作用。小檗碱的盐酸盐(即盐酸小檗碱)已广泛用于治疗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对肺结核、猩红热、急性扁桃腺炎和呼吸道感染也有一定疗效。目前我国大量生产的小檗碱并非从植物中提取,而主要是靠合成,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临床对于小檗碱的需求。

3、黄连的鉴定

由于黄连属常用中药且用途广泛,故冒充的伪品较多,除用同科植物因州黄连、土黄连、滇豆根、凤尾连等假冒外,还有用小蘖科、蕨科和罂粟科植物箭叶淫羊霍、野鸡尾、血水草等的根茎冒充黄连,使用时要注意鉴别。因正、伪品品种规格较多,本文仅就常用的正品味连与伪品因州黄连的区别来辨明真伪。

真品黄连

又称川连,鸡爪连、光连,外形多分枝,常3~6枝成束,稍弯曲,形如鸡爪,分枝上有间断横纹,结节膨大,形如连珠,着生多数坚硬的细须根及须根痕,有的表面无横纹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直径约0.3-0.8cm;外表为黄褐色,质坚实而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暗综色,木部金黄色,射线有裂隙,中央髓部红黄色,偶有空心;嗅之无味,口尝味极苦,嚼之唾液可染为红黄色。雅连多为单支,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云连弯曲成钩状,多为单支,较细小。

伪品因州黄连

外形呈弯曲圆柱形,具连珠状形,多为单枝,细须根蔟拥,比味连短小,直径约0.2-0.3cm;表面为灰黄色,断面较平坦,呈黄棕色,无射线及裂隙;闻之亦气微,但口尝远不及味连的苦味重,嚼之亦无染色。

而伪品因州黄连虽为同科植物,但无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黄连使用。如误用伪品,会贻误治疗,使用时当慎之。

4、黄连的炮制

黄连片: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呈不规则薄片,外表皮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细小须根,切面或碎断面鲜黄色或红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及苦。

酒黄连:取净黄连,照酒炙法炒干。每kg黄连,用黄酒12.5kg。形如黄连片,色泽加深,略有酒香气。

姜黄连: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炒干。每kg黄连,用生姜12.5kg。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姜的辛辣味。

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每kg黄连,用吴茱萸10kg。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吴茱萸的辛辣香气。

作者简介:张旭,女,汉族,生于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药理学硕士。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杂志社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药房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huangcaoa.com/yfyl/1373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溪黄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