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溪黄草 > 溪黄草化学成分 > 正文 > 正文

三伏天,怎样吃水果才不会生ldquo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7 3:01:36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2983.html

国医大师路志正曾说过,现代90%的人都曾被湿邪困扰,湿邪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一大克星。

导读

我想现在大家去看中医,十有八九中医医生会说你湿气很重呀,甚至是很多人不去看医生,自己就能诊断自己湿气重,感觉自己晨起口腔粘腻,身体沉重,手足湿疹脱皮,大便黏马桶,舌苔厚腻,通常来看病刚坐下就和医生说我的湿气重,我要除湿,感觉现在大多数人的身体都是梅雨天气,湿气弥漫。

一、湿气是什么?

湿气在中医里边又被称作是“阴邪”,中医所说的湿气,是指湿浊。什么是湿浊呢?简单地说就是咱们身体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

湿浊在上,会出现头面部油腻不洁,中医叫面垢眵多;湿浊在下,会出现小便浑浊,白带量多;湿浊在肠道,会出现大便解不干净,黏马桶,中医叫大便粘滞不爽;湿浊在肌肤,会出现肌肤湿疹瘙痒。

所以说湿气是我们体内的垃圾,当体内有垃圾,必然影响咱们身体整体的健康情况。

中医又把湿分成两种,一个是自然界的湿邪(我们叫外湿),另一个是身体自己产生的湿邪(叫内湿)。

我们先来看看来自外界的湿邪——外湿。

?

外湿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比如湿邪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很难祛除。湿邪在三伏天就是暑湿,湿邪在冬天就是寒湿。正是因为湿邪容易和其它邪气狼狈为奸,所以在每个季节我们都有感受湿邪的机会。

外湿最多见于长夏季节,长夏是什么时候?是夏秋之交的时候,这个时候天气热,雨水多,水气遇热,会变成什么,就像我们煮开水,自然就变成了湿气。所以这个季节是自然界湿气最重的时候,相应人体在这个季节也最容易感受湿气。

另外自然界的湿邪和我们居住环境也有关系,长时间居住在阴雨连绵,雾露潮湿的地域,或者生活在比较阴冷,潮湿的环境都会成为湿邪入侵人体的有利条件。

?

说完外湿,再说说我们身体自己产生的湿邪——内湿。

内湿是由于自身脾胃虚损,运化能力下降,脾胃不能把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及时消化吸收,从而停留在身体中形成了身体的垃圾,即内湿。

这里我们提到内湿的形成是因为脾胃虚损,运化能力下降,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的脾胃虚损呢?

?

二、是什么导致了内湿?

现代人贪凉、熬夜、不爱运动,脾胃越来越虚,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寒,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

凡有内湿的人,一旦遇到湿度大的环境,里应外合,更容易引发身体不适。

?

?我们先来看看饮食。

贪食生冷是第一个损伤脾胃的原因。我们吃冰淇淋喝冷饮吃冰镇的食物,这些零度甚至零下的食物,进入我们的胃里,需要身体把它们加热。我们吃进去的所有生冷全靠我们自己的热量、阳气去把它们加热到和我们体温相同的接近37°,所以贪食生冷首先损伤的是我们脾胃的阳气。这是导致我们脾胃虚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夏天为了图一时的凉爽而吃冷饮、喝冰镇啤酒,嘴巴是比较舒爽的,但是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隐患。寒气入体,若没能及时排出去,就会伤害自己的内脏。时间久了,脾胃就会虚弱,从而导致我们的身体湿气丛生。

饮食的复杂,让我们每一顿的进食变得不那么容易消化吸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种类蛋白质食物的混杂,大量的油脂和甜食使我们脾胃在消化食物时不堪重负。比如让我们连续吃一周的宴席,我们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是不消化。因为每一顿吃的东西太复杂,肠胃没有办法及时的消化吸收,这不仅损伤我们的脾胃,更直接导致湿气的产生。

?

?接着是我们的生活习惯。

夏天气候闷热潮湿,人的毛孔是张开的,这样有利于人体出汗排毒。可现在很多人整天呆在空调房间里,汗出不来,湿气自然就积聚在人体内了。?????????????????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毛孔是打开的,皮肤处于阳气开泄的状态,这个时候空调使寒气直接进入我们的身体,伤害我们的阳气,长久下去湿气自然而然就在身体里产生了。

冬季的时候穿衣露腿露腰,不注意保暖,会导致我们身体长期处于寒冷的状态,同样会伤害我们的阳气。

另外,睡眠也要格外的注意,睡眠是健康的基础,因为睡眠的时候是我们身体排毒和自我修复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没能及时的入睡休息的话,身体内的毒素没能及时的排出去,内脏细胞不能自我修复,就会导致造成“内湿”,后患无穷。

?工作习惯同样会促使我们湿气的产生。

面对电脑,我们的工作导致我们长时间坐着,运动越来越少。

但是运动对促进阳气的运行有很重要的作用,锻炼通常能把身体内淤积的水气通过汗液的形式很好的排除出去,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湿气重的情况的出现,所以运动不仅能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有氧运动,还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重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

所以,贪食生冷,甜食,油炸油腻饮食,复杂饮食会导致我们产生湿气;夏季过度使用空调,秋冬季节不注意保暖,露腿露腰露脚会导致我们产生湿气;熬夜,睡眠减少,久坐不运动会导致我们产生湿气。

这些生活习惯你中招了吗,如果你觉得自己湿气很重,大便排不尽、起床身子沉重、吃饭没胃口、脸上头发爱出油,那么快看看自己生活中是不是有这些问题,导致自己湿气丛生呢?

按照今年阴历,8月11日-20号这10天,是三伏天的末伏了。但此时在中医里仍属“长夏”,也是夏天中最潮湿的时候。????????????????

所谓“脾主长夏”,意思是脾与四时之外的“长夏”相通应,这个时段的养生重心,也要从心让位给脾,因此要以健脾祛湿为主。

脾虽不主时

却一年四季无时不主

在中医里,四季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春天是肝所主,夏天是心所主,秋天是肺所主,冬天是肾所主。而作为“后天之本”的脾,为什么没有季节可主了???

▲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肾

就是因为脾的特殊重要性,中医对它有个特殊的定义:“脾不主时”。意思是,脾不单独负责任何一个季节,这个不单独负责,其实强调的是:每一个季节,脾都要参与管理。

脾虽不独主一时,但却一年四季无时不主。因为脾是“后天之本”,在后天生长的过程中,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维护,都离不开脾。这样看来,脾的任务显然要比其他四个脏腑任务更重。

?

长夏健脾

最合时宜

中医的“脾”不是我们肚子里那个西医说的脾脏,中医的脾类似我们身体里的“快递”、“物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代谢都需要动用到脾。

所以,无论是“废物”囤积太多的虚胖女、油腻男,还是营养吸收不利的身体干瘦、面色萎黄者,中医都会诊断他们是脾虚。只不过他们因为脾虚引出的结果不同,前者是垃圾清运不利,后者是营养运送失职。

长夏这个时节强调健脾,还因为“湿”也是长夏的主角,任何人到这个时候,都会有湿气重的问题,只不过虚胖、油腻的人更重一些罢了。

中医认为,湿属阴,容易伤阳气,阻碍气的运动,导致脾胃运化不良,从这个角度上说,每年夏天这个时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健脾时间。

?

秋冬养阴

养阴要趁早

另一原因是,进入秋天,此时人体的气血收回到内里,胃肠功能明显提高,身体急需在此时将夏天的消耗补回来,同时为来年的新消耗做准备。

有人可能会问,“离开春还早呢,用得着这么早就急着补么?”要知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有道理的,秋冬补的是阴,阴就是人体的生命基础,就像大楼的地基,打地基的时间足够长,地基才会越结实。

如果速度太快,时间太短,就可能打出一个“豆腐渣”地基,身体的基础就不牢固。所以,补阴向来比补气补阳的时间,要长且见效要慢。为此,补阴向来是以3个月为期,最好是过了立秋就应该开始。

?

化湿开路

才能更好地吸收

但基本上补阴的药物都性质偏腻,如阿胶。这也是补阴药的特点,这和地基要结实才稳固,蜡烛要紧实才耐烧是一个道理。

因此,要消化厚腻的补阴药,就必须需要一个好胃口,也就是中医的脾气,这也是“长夏”要健脾的另一个原因:为的是能够充分吸收补阴药物的营养,帮助身体打好“地基”。

经过一个夏季,我们的身体里面储存了很多的湿毒和热毒,如果在健脾的同时祛湿除热,就等于在给秋冬进补准备好了开路药,脾气健运了,湿热没有了,胃肠环境很干净,补阴之品才能最大程度的被身体吸收。

下面是我们总结后所列的一张图表,大体对湿邪能引发的病总结在一块,大家可以对症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湿邪。

01

上焦

〖头部〗:头晕、头痛、昏蒙

〖面部〗:脸色发黄、眼袋、痤疮

〖口腔〗:口腔溃疡、口干口苦、口臭

〖胸腔〗:咳嗽痰多、胸闷、冠心病

〖精神〗:失眠、困倦、嗜睡

02

中焦

〖脾胃〗:腹胀、腹泻、大便粘腻、肥胖

〖肝胆〗:脂肪肝、胆结石

〖胰腺〗:糖尿病

〖腰〗:肾虚

03

下焦

〖男科〗:阴囊潮湿、瘙痒、遗精

〖妇科〗:白带、黄带、阴道炎

〖痛风〗:脚趾疼痛

〖风湿〗:关节疼痛、红肿

〖足癣〗:脚痒脱皮水泡

〖浊淋〗:小便短赤、尿道涩痛

1

?湿邪能导致头晕

现在很多人都有头晕目眩的情况,其中有一种类型就是湿邪导致的。

脾具有升发清阳(营养精微)的作用,脾把清阳升达到头脑,我们的头脑才会清晰。

可湿邪沉重,会阻碍清阳之气的上升,清阳上升的通道被阻碍,就会导致头脑失养,引发头晕。

这种眩晕的人,舌苔一般比较白腻,痰多,胃胀或腹泻。

这种类型的头晕,可以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苓桂术甘汤,把阻碍清阳的湿邪化掉,清气能升达上去自然不晕。?

2

湿邪能导致头痛

大脑是元神之府,人体思维的司令部,五脏六腑的精气都要上奉头脑。

可如果痰湿雍盛,上蒙大脑,就会导致精气输送障碍,大脑得不到营养就会疼痛。

这种疼还带着头脑昏沉,就像被蒙着一样又疼又昏。

这种病人可以用炒杏仁9克、生薏苡仁30克,冬瓜仁10克,生姜2片煮汤带茶,可以祛湿止痛。

或者用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的经验方夏蒲礞石汤:陈皮、茯苓、白术、半夏、天麻、菖蒲、远志、青礞石、黄芩。

其中陈皮半夏茯苓白术健脾燥湿,天麻祛风治疗头晕头疼,菖蒲远志青礞石化痰开脑窍,让清阳能顺利上去。

?

3

青春痘

现在有些年轻人爱长青春痘,满脸红痘痘只能用毁容式爆痘来形容,在古代中医典籍中一般认为是热郁导致的。

而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许许多多青春痘患者不但有热,还夹杂着湿,湿郁会化热,湿热阻塞毛孔就会导致青春痘。

对于这种患者,一要忌辛辣,因为辛辣会增热,二不要喝冷饮,因为冷饮伤脾会导致湿不能运化。

三不要吃高热量食物,因为高热量会增加热,四不要吃油腻,油腻会增加湿邪。

治疗这种类型的青春痘,可以用枇杷清肺饮:人参、枇杷叶、甘草、黄连、黄柏、桑皮。

4

眼袋

有些人到了中年之后,由于休息不好,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眼袋大了一圈。

其实,这是水湿在眼袋中不能消散导致的,医圣张仲景称此为“目下卧蚕”,本质是一种水湿病。

这种水湿病一般与脾肾相关,有些严重的肾病会导致眼袋变大,而如果没有严重的症状,只是眼袋变大,最有可能是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的。

可以用健脾药物,令其增加对水湿的运化,可以用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大枣。

5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很折磨人的一种小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湿热蕴脾。

前边说过,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吃进去的东西有一部分要变成气血,剩下的则要被清除出体外。

由于脾胃功能减弱,导致对食物运化减缓,食物堆积在肠道内发酵就会变成湿热。

这些湿热需要寻找一个出口排泄,最容易就在口腔出来,导致口腔溃疡。

治疗要清化湿热,推荐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黄芩、黄连、半夏、干姜、党参、甘草、大枣。

其中黄芩、黄连可以清热燥湿,半夏增强祛湿效果,干姜健脾增强运化力,党参、甘草、大枣能增强脾胃动力。

6

腹胀、胃胀

有些人是吃多了撑的胀满,有些人则是脾胃有了毛病,运化功能不行了,导致吃进去的食物很难被运化吸收掉,只能堵在那里,人就感觉到胀满。

导致脾胃功能出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种是湿邪困脾,导致脾运化能力低下。

这种人舌头白腻,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四肢沉重,治疗要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用平胃散可以把困阻脾气的湿邪去掉。平胃散:陈皮、厚朴、苍术、甘草、生姜、大枣。

不想吃药的,可以泡点陈皮茶,行气消胀,开胃治疗消化不良。?

7

冠心病

冠心病,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医界,一般都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认为冠心病是淤血阻塞了冠脉,导致心肌缺血,活血化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年来发现光靠活血化瘀是远远不够的。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证型,就是痰浊阻遏心阳。?

中医认为,心脏的阳气是让心脏保持收缩的动力,可是由于痰湿太盛,痰湿本身是一种阴邪,痰湿阻遏了心的阳气,就会导致心脏跳动受阻。

对于这类老年人,要注意在饮食中化痰祛湿,国医大师路志正路老推荐了一款食疗法:藿荷蔻仁鲫鱼汤。鲫鱼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藿香梗和荷叶梗能让气运行更通畅,气运行通畅了,有利于湿邪消散,就像风来云散一样。白蔻仁也具有祛湿的作用。

白蔻仁2克,藿香梗3克,荷叶梗3克,鲫鱼1条。(注意藿香梗后下)

对于湿热困阻心阳的患者,还可以用甘露消毒丹清热化湿治疗冠心病。

8

痛风

喝啤酒,吃海鲜,不运动,造成了现代人最痛苦的痛风症。

痛风,在古代叫做“白虎病”,形容疼痛的部位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样疼不可忍,经常在半夜被疼醒。

?中医认为,痛风是湿热下注,湿热邪气阻塞经络(主要是足太阴脾经),经络不通则痛,导致脚部关节剧痛。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当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缓解患者的肿痛。

常用药物有祛湿的生薏苡仁、苍术、黄柏,再就是活血化瘀清热的丹参、虎杖。

中成药有四妙丸,也可以起到清热祛湿治疗关节肿痛的效果。

另外,痛风患者一定要改变饮食习惯,节制膏粱厚味,否则习惯不改,病只会越来越重,神仙难救。?

最后再推荐一个洗脚方,由中医湿病大家路志正老先生研制。

这就是痛风熏洗疗法方:皂角刺、透骨草、鹿含草、防己、防风、炙乳香、没药等。

水煎后泡脚,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能起到祛风湿、化瘀血、止疼痛的作用。?

9

失眠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如心肾不交,肝血不足等的。

但其实,湿热阻滞中焦,也会造成失眠,因为热邪会从胶结的湿中上熏心神,心神被扰就会失眠。

这种患者一般舌苔比较腻,建议用茯苓煮粥,茯苓本身就具有淡渗利湿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很好地安神作用,常吃有助于祛除湿邪、改善睡眠。

10

肥胖、赘肉

肥胖、赘肉已经成为全民健康、美丽的头号公敌。

无数爱美人士宁可忍受饥饿,只想把体重减下来,甚至不惜花费数万重金。

其实,现在市场上的减肥法很多都是有副作用的,你永远不知道,减肥减出脂肪肝,减出贫血,减出早搏的人有多少。

?所以千万别乱吃泻药,很多减肥茶里都有大黄。

而且,不要刻意节食,许许多多的人,就是因为刻意节食,造成脂肪肝、早搏、贫血,这种比比皆是。

您一定不要陷入这个减肥误区,否则后悔不及。?

11

女子白带过多

女人的带下具有润泽阴户,防御外邪的作用,排卵期的时候会稍多一点,这是正常的。

可是,当白带过多,甚至颜色、气味都发生变异的时候,这多半是提示您患上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之类的了,这在中医中叫做带下病。

中医妇科第一人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中写道:带下俱是湿症。可见治疗带下,必须祛湿。

但带下病一般还要细分白带还是黄带,白带一般来说是脾虚肝郁导致的,就是说情志不顺畅会导致脾运化不好,脾不运化,湿气就会累积,渗到下边就是白带。

如果是黄带如茶水色,这说明湿邪郁而化热的倾向比较明显,简单说,就是湿热。

12

高血压、高血脂

导致高血压的证型,常见的有肝阳上亢,就是说人的肝气往上顶的太厉害了所以头痛头晕。

但还有一种,是血液中的痰浊太多导致的。

心脏就像是一个泵,如果血液清洁,这个泵在运送血液的时候就会轻松。

如果血液里的痰浊过多,血液粘稠,心脏就需要加大负荷才能把血液送出去。

就像一个管子里是水,一个管子里是原油,毫无疑问,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就困难多了,所以心脏只能加大压力,高血压就产生了。

痰浊郁阻导致的高血压,只有把血液中粘稠的痰浊去掉,血压才能恢复。

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低盐低糖少油腻。?

这也提示我们,治疗高血压,有时候从健脾化湿的方面入手,也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不一定非要盯住心脏血管。

13

糖尿病

糖尿病作为现代人的通病,病机复杂,但有一种类型的,就是湿热内阻导致的。

?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古代医家就发现,经常吃肥甘食物的人,身材比较肥,这种人容易内热,时间一久就会成为消渴病,对应到现在就是糖尿病一类。

《千金方》中还提到饮酒会导致消渴:“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原因就是酒这个东西是湿热的。

现在很多习惯饮酒的经常说,烟不是个好东西,但酒常喝一点对身体好,其实您千万别过量,过量了,再加上每天喝,也会容易促成糖尿病。

湿热内阻型糖尿病舌苔黄腻,一般肚子比较胀闷,口渴,大便溏而不爽,肢体困重,口干口苦。

14

脂肪肝

很多肝胆病病人,往往有口干口苦的症状,一旦你经常觉得嘴巴里苦苦的。

这就提示你近段时间肝胆可能有点小问题需要注意,如果舌苔看上去很黄很腻,这就是肝胆湿热。

脂肪肝很大程度上是肝胆湿热导致的。比较严重一点的,就会觉得胁肋部胀闷,不舒服,脾气也比较急躁,舌苔看上去不太干净,发黄,口中感觉粘粘的,这时候要清一下肝胆的湿热。

有些人天生不爱吃甜,水果在内。从不贪食,打小就知道浅尝辄止。

后来懂了点中医才悟出来,从小就容易湿热,先天体质湿热的人,会讨厌吃甜味或者太甜的东西。

小孩子贪嘴,大多数孩子就特爱吃水果。

有个朋友上次感冒后半个月,跟我说,他每到半夜都会咳嗽几声,我判断是肺寒未清,又夹杂一点寒痰,试了给他喝陈皮姜水、党参姜水、小柴胡,几乎都有效,喝完当晚就不咳,但只要不喝,第二天肯定又会咳。。

后来我都没耐心了,让医生支招,他说你给他戒15天水果,什么咳嗽都好了。

我细想一下,这段时间他真的是水果不断——桃子、杏子、西瓜、香瓜,尤其是桃子,每天1-2个,特别爱吃。

果然,让他老婆把水果藏起来,他的夜咳就消失了。改为早晨醒来咳几声,继续戒了一周,差不多就不咳了。

这件事,让我重新又思考了一遍水果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到底是滋养、还是添堵、还是生湿助痰?

水果,无论寒凉的,还是温热的

大多饱含湿气

在吃水果之前,在用水果补充微量元素之前,在期待水果给你滋养之前,我想你要先知道这一点。

《金匮要略》说得更细:

“果子生食,生疮。桃子多食令人热……

杏酪不熟,伤人。梅多食,坏人齿。李不可多食,令人胪胀。

橘柚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梨不可多食,令人寒中。

金疮、产妇亦不可多食。樱桃、杏多食,伤筋骨。

安石榴不可多食,损人肺。胡桃不可多食,令人动痰饮。”

而温热性质的水果「荔枝」、「龙眼」、「榴莲」、「芒果」……

一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湿热小毒蛋。敏感的人吃完可能会发毒疮、长痒疙瘩;

不敏感又化不掉的人可能就悄悄地堵在肝经了。

水果的痰湿,更容易走肝经,堵肝脏

“酸甘化阴”,酸甜味的水果,可以说是痰湿本身了。经常发愁怎么祛湿,但放肆吃水果的你,有想过这一点吗?

甜味生湿,酸味入肝,酸主收敛。

所以水果的湿邪更容易阻塞肝经,果湿聚成的痰也主要积累在肝经和肝脏之中,这种深层的痰湿和脏器和血相混一起,比一般痰湿难代谢很多。

所以,知道什么时候不能吃水果,非常重要。

?

?

不适宜吃水果的信号

舌苔厚腻,皮肤油腻,汗粘,头发容易油,早起乏力,咽喉异物感,胃胀胃痛肠鸣,口中泛清水冒酸气、手脚冰凉、女性白带多,小便混浊,大便不成形等。

有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就别惦记吃水果了。

还有肺系的疾病、像咳嗽、哮喘,痰鸣、风寒感冒,也特别忌讳水果。

寒性水果吃多了

用“肉桂陈皮水”消果积痰浊

寒性水果比如西瓜、甜瓜等等,很多常见水果都偏寒偏湿,伤脾阳。

「肉桂」、「陈皮」可以温泻肠胃中的寒痰,促进痰浊排出,扶植脾胃阳气。

古人还会用草果来消果积,也是燥湿化痰的作用。

草果就是平时用来炖猪肉的香料草果,肉桂、草果这些香料能把脾胃的寒痰化一化。

但这也只能消胃里脾经的痰浊,所以吃完水果就最好马上喝一杯肉桂陈皮茶,一旦痰浊走到肝经,就太难消解了。

热性水果吃多了

祛湿茶来祛湿热

荔枝、龙眼、芒果、榴莲……这些温补界的网红不可不吃,很想多吃,但吃多了又容易上火、生湿热、过敏、舌苔黄腻,怎么化解呢?

喝祛湿茶。

祛湿茶里的赤小豆、熟薏仁和溪黄草都是祛湿高手,尤其溪黄草祛肝胆的湿热效果最理想。在你大肆吃荔枝、龙眼、榴莲之后喝,祛除湿热,平衡阴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huangcaoa.com/hxcf/10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溪黄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