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别名:熊胆草、山熊胆、风血草、黄汁草等。
植物识别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茎直立,四方形,分枝,稍被毛。叶对生,纸质,揉之有黄色液汁;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9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被稀疏的短细毛,下面近无毛,有红褐色的腺点;具柄。花细小,淡紫色,集成聚伞花序再排成腋生圆锥花序;萼钟状,有5齿,2唇形,结果时增大,外面有红褐色腺点和疏短毛;花冠2唇形,上唇短,有裂片4,裂片宽而反折,下唇作船形,全缘,比上唇长;雄蕊4,2长2短,伸出于花冠筒外。果实由4个小坚果组成,藏于萼的基部。花期5~10月。
药材识别
茎枝方柱形,具槽,被短柔毛。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展开后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8.8cm,上面被具节微硬毛,下面被具节微硬毛并布满褐色腺点;圆锥花序由聚伞花序组成,苞片卵形,被短柔毛;花萼长约2mm,外具串珠状具节长柔毛,布满红褐色点;花冠白色,具紫色斑点;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
药材基源:本品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的全草。
采集加工:夏秋采收,晒干;鲜品随时可采。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沟旁或山谷湿润处,广州有栽培。分布我国中部、南部和西南部。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肠炎,痢疾,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0.5~1两。
(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huangcaoa.com/yfyl/10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