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溪黄草 > 溪黄草生长环境 > 正文 > 正文

叶振宇ldquo春困rdquo都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14 12:54:3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春天不是读书天,是一个大众都感同身受的尴尬体验。其实这句谚语说的就是春困的现象。

春天万物都醒过来了,人却来不及跟着醒过来。气候变换,人们的身体也会跟着做一些回应,春困就是人们为了适应气候而形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冬天天气寒冷,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全身血流相对减少,皮肤就像一堵挡风的墙,抵御着寒冷,减少热量散发,维持人体恒温状态。体表血管收缩,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也相应地增加。

春天到来,气温升高,人的身体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需求增加,血管舒张弛缓,大脑处于氧气相对不足的状态,而大脑对冬天充足供氧的依赖性一下子还扭转不过来,所以人们自然就困乏疲倦、昏昏欲睡,这种状态即通常人们说的“春困”。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是由于体内湿邪为患,伤及阳气,性质重浊所致。

春困在南方更为多见,因为“回南天”是自然界湿气最重的场景。

回南天是人体湿邪最重、最典型的时节。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回南天”天气返潮,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

这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现象在南方比较严重,这与南方靠海、空气湿润有关。

人体的湿邪与自然界的湿类似,正常人体的水液像水蒸汽一样呈弥散状态布散,滋润灌溉全身(此即为若雾露之溉),如果变成湿邪就会像露水一样凝聚停留身体各部,损伤阻碍各脏腑阳气,出现各种病变表现。

回南天,湿邪从外侵袭人体停留各脏腑组织,著而为病。

“痰蒙清窍,困遏清阳则头重如裹”,表现为晨起时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东西在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有东西包裹着身体,让人懒得动弹;湿邪停留中焦脾胃影响运化,则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等,这些症状都是明显的“春困”表现。

“春困”如何调理?

脾虚湿困时,饮食调理最宜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使邪有出路,不再阻碍脏腑气机,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岭南食疗常常选用“清补凉”一类食材,大多温和力缓,既健脾有渗(利湿),特别适合广东人素体脾胃虚弱,不耐寒热性质特别明显食材的特点。

广东清补凉配方不一,多为淮山、莲子、茨实、薏米、百合以健脾去湿,或放入沙参、玉竹、等润肺去燥的材料,煮成汤、熬成粥,均为常用的祛“春困”湿盛之法。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薏米一物。

薏米为祛湿最常用之品,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薏米有良好的利尿祛湿的功效,“春困”祛湿功效最著。但是薏米是“清补凉”中药性最偏寒凉,对于偏热性体质的人吃了无碍,但是对于偏寒性体质的人来说,经常吃薏米,无异于雪上加霜,多出现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出现这些情况,可考虑薏米炒黄为用,制约寒性。炒薏米是取净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即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岭南之地偏居东南,滨临海洋为亚热带气候,其地多湿热之邪。

故湿邪入体多从阳化热,偏为湿热指体,所以部分湿热表现明显的人群,也可选用一些甘寒利湿的中草药材汤水饮用。如绵茵陈煲鲫鱼,火炭毛(母)煲蜜枣水等等亦可。

01绵茵陈煲鲫鱼绵茵陈鲫鱼

食材:绵茵陈30克、鲫鱼g、姜3片、蜜枣2个。

做法:绵茵陈浸泡后洗净,洗净的绵茵陈用纱布或煲汤袋包起,汤锅放适量的清水,放姜,蜜枣,两面煎好鲫鱼,与绵茵陈同放进汤锅煲,煲1.5小时即可,可放适量盐调味。

适用人群:疲倦乏力、纳呆、口苦,小便黄赤等中下焦湿热证。

02火炭毛(母)煲蜜枣水火炭毛(母)蜜枣

食材和做法:火炭毛(母)30克,蜜枣3至4个,同煎水,代茶喝。

适用人群:脾胃湿热。

推荐常用祛湿饮食疗法

01健脾祛湿汤淮山土茯苓溪黄草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02和中化湿汤图片说明炒扁豆瘦肉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03红豆薏米粥红豆薏米

材料:红豆、薏米(1:1)

做法:红豆、薏米洗净,放入开水泡上,浸泡4小时以上,煮熟后食用。

适合湿盛明显人群。

04清热祛湿汤赤小豆粉葛扁豆

材料:土伏苓克、粉葛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医生

(点击图片即可预约专家)

叶振宇

主任中医师

简介

现在广州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广州医院中医科任职,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至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广东省抗非三等功,广州市抗非先进分子荣誉。

擅长

专业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对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扩张,特发性肺纤维化以及肺部肿瘤疾病治疗尤有心得。

出诊时间

周四、周日上午,固生堂广州海珠宝岗分院

注:文章配图来自rf.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huangcaoa.com/szhj/1063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溪黄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